18620856065
索 取 报 价
资   讯   中   心

如何在CST中设置入射电磁波的极化角?

来源: | 作者:thinks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4 | 66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CST电磁仿真中,入射电磁波的极化角直接影响场分布与器件响应(如天线接收效率、雷达散射截面)。极化角本质是电场矢量在垂直于传播方向平面内的取向角度,需结合激励类型(平面波/波端口)针对性设置。本文基于线极化、圆极化等常见场景,详解3D仿真中的极化角配置方法与关键注意事项。

 

CST设置 

 

定义与分类

极化角的设置需基于电磁波极化类型,常见分类对应不同的角度定义逻辑:

l线极化角:电场矢量与参考轴(如X轴)的夹角,0°为水平极化(电场平行X轴),90°为垂直极化(电场平行Y轴),其他角度为倾斜线极化;

l圆极化/椭圆极化角:由两个正交线极化分量的幅度比与相位差决定,如相位差90°且幅度相等时为圆极化,旋转方向(左旋/右旋)需额外定义;

l极化匹配关键:接收端极化角需与入射波一致才能获得最大能量,仿真中需精准匹配实际场景(如卫星通信常用右旋圆极化)。

 

平面波是电磁辐射与散射仿真的常用激励(如雷达波、远场入射),极化角通过“电场分量配置”实现,步骤如下:

 

 

 

1.新建平面波激励

CST菜单栏依次点击「Insert」→「Excitations」→「PlaneWave」,弹出设置面板,核心参数聚焦“Polarization”(极化)选项卡:

 

l传播方向(Direction):先定义波的传播轴(如沿+Z轴传播),极化角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定义(如XY平面);

l极化类型选择:默认“Linear”(线极化),可切换为“Circular”(圆极化)或“Elliptical”(椭圆极化)。

 

2.线极化角精准配置

选择“Linear”后,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定义极化角:

l角度直接输入:在“PolarizationAngle”栏输入角度值(0°~360°),角度以参考轴(默认X轴)为起点,逆时针为正方向。例如:

Ø输入0°:电场沿X轴方向(水平极化);

Ø输入90°:电场沿Y轴方向(垂直极化);

Ø输入45°:电场沿X-Y角平分线方向(倾斜极化)。

 

l分量手动定义:若需更精细控制,可切换至“Components”选项卡,直接输入电场X分量(Ex)与Y分量(Ey)的幅度,极化角由θ=arctan(Ey/Ex)自动计算(需保证相位差为0或180°)。

 

3.圆/椭圆极化角配置

选择“Circular”或“Elliptical”时,极化特性由“幅度比”与“相位差”共同决定:

 

l圆极化设置:

a. 勾选“EqualAmplitudes”(等幅度),确保Ex=Ey;

b. “PhaseDifference”(相位差)栏输入90°(右旋)或-90°(左旋);

c. 旋转方向可通过“Handedness”选项二次确认(Right-Handed/RLeft-Handed)。

 

l椭圆极化设置:

a. 取消“EqualAmplitudes”,手动输入Ex与Ey的幅度比(如Ex:Ey=2:1);

b. 输入相位差(如60°),软件自动计算椭圆极化的轴比与倾斜角;

c. 预览窗口可实时观察电场矢量的旋转轨迹,辅助验证参数正确性。

 

4.边界条件适配

平面波仿真需配合“开放边界”(如PML吸收边界),避免反射波干扰:在「Boundaries」面板将非传播方向的边界设为“PerfectlyMatchedLayer”,确保入射波无反射穿透边界,极化角测量更准确。

 

三、波端口激励的极化角设置

波端口用于波导、传输线等导波结构仿真(如微带线、矩形波导),极化角与端口模式直接相关,步骤如下:

 

1.定义波端口与模式

在几何边界上创建波端口(「Insert」→「Excitations」→「WaveguidePort」),软件自动求解端口的本征模式:

 

l单模端口:如矩形波导的TE10模式(主模),电场方向固定(垂直于宽边),极化角由模式本身决定;

l多模激励:若需自定义极化角,需在“ModeSettings”中勾选“User-DefinedMode”,手动叠加多个正交模式。

 

2.线极化角调整技巧

通过“模式叠加”实现任意线极化角:

1. 在端口设置面板切换至“ModeCombination”选项卡;

2. 选择两个正交模式(如TE10与TE01模式),输入各自的幅度系数(A1、A2)与相位差(0°);

3. 极化角由θ=arctan(A2/A1)计算,例如A1=1、A2=1时,极化角为45°。

 

3.圆极化端口配置

需叠加两个相位差90°的正交模式:

1. 选择TE10(Ex分量)与TE01(Ey分量)模式,设置幅度比为1:1;

2. “Phase”栏为其中一个模式添加90°相位偏移(如TE01相位+90°);

3. 点击“Calculate”验证模式纯度,确保无杂模干扰,此时端口输出右旋圆极化波。

 

CST中入射电磁波极化角的设置核心是“基于激励类型,定义电场分量的幅度与相位关系”:平面波激励可直接输入极化角或分量参数,波端口激励需通过模式叠加实现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仿真场景(辐射/导波)、极化类型(线/圆/椭圆)精准配置,并通过场监控与S参数验证结果,确保与物理场景一致。

 主 营 产 品
cst
Abaqus
Powerflow
Xflow
simpack
CATIA
最 新 内 容
热 门 文 章
知 识 科 普
方 案 解 析
  • 汽车交通
  • 风能电源
  • 船舶机械
  • 生物医疗
  • 土木建筑
  • 新能源
  • 高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