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620856065
索 取 报 价
资   讯   中   心

要分析无线充电设计的电磁场就,需要CST软件什么模块?

来源: | 作者:thinks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7 | 18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在无线充电技术研发中,电磁场分析是保障充电效率、安全性与兼容性的核心环节 —— 从线圈耦合效率优化,到邻近金属件涡流损耗抑制,再到电磁辐射合规性验证,都需依托专业仿真工具实现。CST工作室套装(CST Studio Suite)作为电磁仿真领域的主流软件,其模块化设计可精准匹配无线充电电磁场分析的不同需求。本文将结合无线充电设计的核心场景,详解需用到的CST模块及应用逻辑。

 

CST工作室套装(CST Studio Suite) 

 

一、无线充电电磁场分析的核心需求

在选择CST模块前,需先理清无线充电设计中电磁场分析的关键目标,避免模块选型冗余或功能缺失。常见需求集中在三类场景:

 

1. 耦合性能分析:计算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互感、耦合系数,优化线圈匝数、绕制方式及相对位置,提升能量传输效率(如Qi标准无线充电需耦合效率≥70%)。

 

2. 损耗与发热分析:模拟线圈自身的铜损、磁芯的铁损,以及邻近金属部件(如手机中框、汽车底盘)的涡流损耗,避免局部过热影响设备寿命。

 

3. 磁兼容(EMC)验证:检测无线充电系统在工作频段(如 110kHz-205kHz)内的辐射场强,确保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61980等标准,避免干扰周边电子设备。

 

电磁仿真兼容 

 

二、不同分析场景对应的CST模块

CST工作室套装的模块并非独立运行,而是根据分析需求组合使用,针对无线充电电磁场分析,以下 3 类模块为必选或高频选用,其余模块可根据特殊需求补充。

 

(一)基础必选:CST 微波工作室(CST Microwave Studio®,MWS)

核心功能:作为CST电磁仿真的基础模块,MWS 支持从低频到高频的电磁场全波仿真,是无线充电耦合性能与辐射分析的 “核心引擎”。

 

(二)损耗分析必选:CST电磁工作室(CST EM Studio®)

核心功能:聚焦低频电磁场(≤1MHz)的损耗与力场分析,弥补 MWS 在低频损耗计算精度上的不足,是无线充电发热问题仿真的关键模块。

 

磁芯特性仿真:支持导入铁氧体等磁芯材料的“B-H 磁滞曲线”,精准计算磁芯在交变磁场下的磁滞损耗,避免因简化磁芯模型导致的损耗计算偏差(误差可控制在 5% 以内)。

操作要点:需与 MWS 配合使用 —— 先在 MWS中完成线圈电磁场建模,再将模型与场数据同步至EM Studio,启动 “电磁场 - 热场” 耦合求解,实现 “场 - 损耗 - 温度” 的一站式分析。

 

(三)系统级分析可选:CST 设计工作室(CST Design Studio®,DS)

核心功能:支持多物理场仿真与电路仿真的协同,适合需结合电路拓扑的无线充电系统级分析,避免仅做电磁场仿真导致的“孤立设计”。

 

多场景参数优化:通过 “系统级参数扫描”,同时调整线圈间距(电磁场参数)与补偿电容值(电路参数),找到“耦合效率 - 电路稳定性”的最优平衡点,尤其适合车载无线充电等对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。

 

(四)特殊需求补充模块

除上述三类核心模块外,若涉及以下特殊场景,需额外选用对应模块:

1. 机械结构影响分析:若无线充电设备需考虑振动、冲击等机械因素(如车载充电托盘),需搭配 “CST 结构工作室(CST Structure Studio®)”,将机械应力导致的线圈形变数据传递给 MWS,分析形变对电磁场耦合性能的影响。

2. 大规模阵列仿真:若设计多发射线圈阵列(如无线充电垫),需启用 “CST 并行计算模块”,通过多线程运算缩短大规模模型的仿真时间(如 16 线圈阵列仿真时间可从 24 小时压缩至 6 小时)。

 

三、以手机无线充电设计为例

某手机厂商需开发一款符合 Qi 标准的无线充电接收端,核心需求为 “耦合效率≥75%、750px 处辐射场强≤45dBμV/m、线圈温度≤85℃”,对应的 CST 模块搭配与分析流程如下:

 

建模与耦合分析(MWS):创建发射线圈(厂商提供参数)与接收线圈(自主设计)的 3D 模型,设置频率 150kHz,用 “频域求解器” 扫描线圈对齐偏差(0-5mm)下的耦合效率,筛选出效率≥78% 的线圈结构。

 

损耗与温度仿真(EM Studio):将 MWS 中的线圈模型与场数据同步至 EM Studio,导入线圈铜材(T2 紫铜)与磁芯(PC40 铁氧体)的材料参数,计算 1 小时充电后的损耗分布,再启动热求解器,得到线圈最高温度 72℃(满足≤85℃要求)。

 

EMC 与系统验证(DS):从 MWS 导出接收线圈的等效电路参数(R=0.5Ω,L=18μH),在 DS 中搭建包含整流桥、滤波电容的接收电路,模拟实际充电电流(1A)下的系统效率(总效率 76%),同时调用 MWS 的辐射数据,验证 750px 处场强 42dBμV/m(符合≤45dBμV/m 标准)。

 

通过 “MWS+EM Studio+DS” 的模块组合,最终实现设计需求,且仿真结果与实物测试误差控制在 3% 以内。

 

无线充电电磁场分析的 CST 模块选型,核心是 “需求匹配”—— 先明确是侧重耦合效率、损耗发热还是系统级验证,再对应选择基础模块与补充模块,而非盲目采购全套套装。实际应用中,模块间的协同(如 MWS 与 EM Studio 的数据同步)是提升仿真效率的关键,建议在采购后要求代理商提供 “模块组合操作培训”,确保团队能快速上手,将仿真工具转化为实际设计能力。

 

若需进一步了解某模块的具体操作流程(如 MWS 线圈建模步骤),或获取某类无线充电场景(如无人机无线充电)的模块选型方案,可联系CST官方或授权代理商广州思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取定制化技术支持。

 主 营 产 品
cst
Abaqus
Powerflow
Xflow
simpack
CATIA
最 新 内 容
热 门 文 章
知 识 科 普
方 案 解 析
  • 汽车交通
  • 风能电源
  • 船舶机械
  • 生物医疗
  • 土木建筑
  • 新能源
  • 高科技